术前水都不可以喝?
真相:防止误吸危及生命。全身麻醉后,人体的贲门括约肌松弛,吞咽反射消失。若胃内有食物或液体,可能反流至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、窒息等。
禁食禁饮标准(成人、儿童):日常饮食8小时以上,稀饭及软烂面食6小时以上,牛奶、豆浆果汁4小时以上,清饮料(包括清水、高碳水化合物饮料、碳酸饮料、清茶、黑咖啡及各种无渣果汁)2小时以上。
特殊人群(孕妇、糖尿病患者)需个体化调整。
注意:清饮料包括清水、高碳水化合物饮料、碳酸饮料、清茶、黑咖啡及各种无渣果汁,但均不能含酒精。牛奶、含渣果汁不算清饮料!
胃排空延迟患儿(如脑瘫):所有食物类型延长禁食时间1~2小时。
隐瞒病史异常危险
麻醉方案基于全面评估,麻醉医生根据病史,做出术前风险评估,术中个体化用药,动态监护患者生命体征。若隐瞒以下情况,可能引发术中危机:高血压/心脏病:未调整药物可能导致术中大出血或心脑血管事件;感冒咳嗽:气道高反应性易诱发支气管痉挛,插管风险陡增;长期饮酒:需增加麻醉药量,否则可能术中觉醒;擅自停用降压药:导致术中血压剧烈波动,增加脑卒中风险。服用抗凝药: 椎管内麻醉致硬膜外血肿,下肢永久瘫痪等。
“酒量好”的人也能麻到
长期饮酒者,全麻时需增加麻醉药剂量。因其肝脏代谢酶活性增强,对麻醉药产生耐受性。
全麻不会让孩子“变笨”
证据:单次短时麻醉影响极小,目前权威研究显示:3岁以下儿童接受单次3小时内的全麻,对智力无长期影响。但3岁以下幼儿若多次长时间麻醉,可能对学习记忆有潜在风险,非紧急手术建议推迟至3岁后。
多次做无痛不会伤身体
放心:短效药物安全性高,无痛胃肠镜大多使用丙泊酚等短效麻醉药,单次剂量小、代谢快,短期多次麻醉也不会累积损伤身体。
麻醉医生不只是“打一针”那么简单
麻醉师是全程生命守护者!
术前:访视评估+优化合并症(如控制血糖、控制血压)
术中:监测生命体征,应对大出血、过敏等危机
术后:镇痛管理+防治恶心呕吐,24小时内随访并发症
“外科医生治病,麻醉医生保命”——他们的角色远非“让你睡一觉”那么简单。
麻醉安全是一场医患协作的信任之战!您对禁食的严格遵守、对病史的坦诚相告,都是对生命最负责的托付。而麻醉医生,将以精准的评估、实时的监控和超前的预案,为您的围术期筑起坚实防线。